新闻动态News Information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公司新闻 > 浅谈秋冬季疫苗免疫注意事项

新闻动态

公司新闻

浅谈秋冬季疫苗免疫注意事项
发布时间:2018/11/21 13:36:48 点击数:529

      对于养殖场来说,秋冬季节是一个关键的时期。因为此时是温差较大,病毒容易发生的时节。随着养殖业的发展进步和养殖技术水平的提高, 免疫接种已经成为预防和控制猪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免疫接种疫苗可以大大降低猪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猪群的生产性能。但近几年来由于疫苗品质、免疫抑制性疾病和霉菌毒素等多方面的原因 ,猪场免疫失败的现象时有发生,例如打过疫苗后检测不到抗体,疫苗防疫后猪场仍然发病等,轻者造成疫苗的浪费,重者会引起疾病的爆发流行,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也误导了广大养殖户对疫苗防疫的疑问,认为“防与不防都一样”。因此,就当前猪场引起免疫失败的原因进行浅谈, 并由此讨论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猪只自身免疫系统的完整性

      营养状况:动物的营养状况是影响免疫应答的重要因素,当猪的体质虚弱,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及氨基酸时,机体的免疫功能就会下降,影响抗体的产生,例如维生素A的缺乏会导致动物淋巴器官的萎缩,影响淋巴细胞的分化、增殖、受体表达与活化,导致体内的T淋巴细胞、NK细胞数量减少,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下降,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能力降低,因而营养状况是不可忽视的。

      母源抗体的影响:母源抗体是通过胎盘、初乳或卵从母体获得的抗体称之为母源抗体。母源抗体虽然能使幼小动物具有抵抗某些疾病的能力,但严重干扰疫苗免疫后机体免疫应答的产生。如果免疫时母源抗体水平过高, 就会中和疫苗抗原,使机体不能产生足量的抗体,造成免疫失败。另外,由于来源不同母体的个体之间或同一母体不同个体之间的母源抗体水平存在着差异,也不利于免疫应答的产生。

      野毒早期感染或强毒株感染:猪体接种疫苗后需要一定时间才能产生免疫力,而这段时间恰恰是一个潜在的危险期,一旦有野毒入侵或机体尚未完全产生抗体之前感染强毒,就导致疾病的发生,造成免疫失败。

二、应激因素分析

      免疫系统组成: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两大部分;中枢免疫器官:胸腺、骨髓、腔上囊、法氏囊(家禽)。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扁桃体、阑尾、哈德氏腺、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细胞包括:T、B、K、NK细胞,免疫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粒细胞系,RBC(红细胞)等。因此,动物机体的免疫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神经、体液和内分泌的调节,在环境过冷过热、湿度过大、通风不良、拥挤、饲料突变、长途运输、转群、疫病等应激因素影响下,机体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此激素的增加能显著损伤T淋巴细胞,对巨噬细胞也有抑制作用,使机体免疫细胞大量减少,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的降低,不能够正常地产生相应的免疫反应。因此,当动物在应激反应敏感期间接种疫苗,就会减弱其免疫力。

三、免疫抑制性因素的影响

      机体免疫抑制的因素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疫病因素;药物因素;饲料营养水平及饲料霉变因素的影响。

      猪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如:圆环病毒感染,蓝耳病等;都可以破坏机体的免疫细胞或引起免疫细胞的大量减少,使猪只打过疫苗后不能刺激机体产生足量的抗体和细胞因子。如圆环病毒感染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机体对猪瘟、伪狂犬、高致病性蓝耳病和口蹄疫等疫苗的体液免疫应答,造成这些疫苗的免疫失败。又如,PRRS感染产生的免疫抑制,可以恶化慢性传染性疾病,并使猪对其它疾病如猪瘟等疫苗的免疫应答下降,造成免疫失败。

      免疫抑制性药物,某些药物如庆大霉素、四环素、强力霉素抑制淋巴细胞的趋化性;磺胺甲基异噁唑、强力霉素、先锋霉素抑制淋巴细胞的转化;氯霉素、利福平抑制抗体的产生等,从而影响免疫效果。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地塞米松、泼尼松、可的松等具有抑制免疫作用;性激素如睾丸激素、雄激素等对免疫应答有抑制作用,抗病毒药物如干扰素、利巴韦林等能够干扰和抑制疫苗病毒的复制,如果在免疫期间使用这些药物会显著降低疫苗的免疫效果。

      霉菌毒素的影响:霉菌毒素主要是指霉菌在其所污染的食品中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它们可通过饲料或食品进入人和动物体内,引起人和动物的急性或慢性毒性,损害机体的肝脏、肾脏、神经组织、造血组织及皮肤组织等。

众所周知,在现在的养殖条件下,霉菌毒素普遍存在于猪饲料中。饲料中的霉菌毒素不仅危害着猪的健康,还会导致猪饲料中的饲料营养价值健翔,降低猪的生长性能和免疫力、抗病能力,给养殖场带来很大的养殖损失。霉菌毒素对猪的伤害包括器官损伤(肝胆)、免疫抑制(抗病能力下降,不明原因疾病频发、抗生素无效等)、繁殖障碍(不育、流产、死胎、假发情、精子活力下降等)、采食量下降、生长发育停滞、消瘦症状、饲料转化率低。此外,不同霉菌毒素的混合感染及各种应激会增强霉菌毒素的毒性作用,引起猪群严重健康问题及生产性能的降低,而高产畜禽和快速生长的动物对霉菌毒素更敏感,是影响养猪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控制与清除至关重要。

      猪对霉菌毒素相当敏感,尤其是对乳猪。一般而言,当霉菌毒素含量低时,导致饲料采食量减少、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下降。生产者必须意识到,当饲料中发现有一种霉菌毒素存在时,其它霉菌毒素存在的几率很高。到目前为止,一些毒素还没有被意识到,但是对已知霉菌毒素的调查,给人们提供了降低霉菌毒素对猪影响的潜在方法。下表中列出了部分霉菌毒素在猪饲料中的最大允许浓度。

四、疫苗的因素

      抗原含量不足 抗原含量高低是影响疫苗免疫效果的首要因素,抗原含量越高,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数量越多,抗体产生越快,免疫效果越好,免疫保护时间越长,同时,受母源抗体的干扰越小,有的厂家为了节省生产成本或生产工艺落后,生产的疫苗抗原含量不足,接种后就不能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抗体,使免疫保护不确实,造成免疫失败。

      外源病毒的污染;疫苗质量问题;疫苗选择是否得当,疫苗毒株与当地流行毒株血清型是否符合;例如: 许多疫病的病原含有多个亚型或血清型,如口蹄疫、链球菌和副猪嗜血杆菌等,有的各型之间没有明显的交叉保护力,因此,免疫疫苗的血清型必须与当地流行的血清型一致,如O型口蹄疫疫苗必须免疫流行O型口蹄疫病的猪群,如果免疫流行亚洲Ⅰ型口蹄疫病的猪群就不会起到明显的免疫保护。

      不同疫苗之间的相互干扰:例如,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有干扰作用的活疫苗同时接种,会降低机体对某种疫苗的免疫应答反应,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与猪瘟疫苗同时接种,产生的抗体水平会低于两种疫苗单独注射。干扰的原因可能有两方面:一是两种病毒感染的受体相似或相同,产生竞争作用;二是一种病毒感染细胞后产生干扰素,影响另一种病毒的复制。

疫苗的保存运输环节;不同疫苗都有相应的保存运输温度,如果不在相应的温度下保存运输就会造成疫苗抗原含量损失、破乳、分层、甚至失效,从而降低免疫效果或造成免疫失败。

五、免疫操作不当

      免疫程序不合理,多种疫苗同时操作。免疫程序的制定需要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和本场实际而合理制定,而不能一味照搬别的猪场的免疫程序。抗体的产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免疫日龄过早,容易受到母源抗体的干扰,过晚则出现免疫空白期;免疫次数过少,不能刺激机体产生足量和持久的抗体,免疫次数过多,间隔时间过短,会造成抗体被疫苗抗原中和,降低抗体水平,严重者会造成免疫耐受,不能产生抗体。另外,随意将2种或2种以上的疫苗同时接种,造成免疫病种过多,从而加重动物机体免疫系统的负担,降低疫苗的免疫效果。

      接种剂量不准确;疫苗稀释液不当等因素;在免疫接种时,有的操作人员担心疫苗抗原含量不足,随意加大接种剂量(常见猪瘟疫苗的接种),造成免疫麻痹,导致机体免疫应答能力降低,抗体反而上不去,有的为了节约成本(常见于接种进口疫苗),减少疫苗的接种剂量,造成抗原含量不足,抗体水平达不到免疫保护的要求。在选用疫苗稀释液的时候,不重视消毒和使用被污染的稀释液等。

      接种方法和途径不当;每种疫苗都有其最佳的接种途径,以达到最好的免疫效果。滴鼻免疫时疫苗没进入鼻腔被仔猪甩出;肌肉注射免疫时,部位不正确,出现打“飞针”现象,疫苗没有注射到肌肉层而注射到皮下脂肪层;需要后海穴注射的疫苗,为了省事进行肌肉注射;注射器针头过大,注入的疫苗从注射孔流出;不按说明书要求用规定的稀释液稀释疫苗或疫苗稀释后在存放时间过长等,均会造成免疫失败,影响免疫效果。

六、建议

      在市场应用上,我们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注重科学实践得来的参考结果。实际生产中灵活应用,具体情况具体对待。